如同许多建筑投保火险一样,不会有了保险就放松消防设施配备,而是要双管齐下,减少风险。
倒U形曲线并非全球标杆雾霾天气为我国的环境污染敲响了警钟。一般来说,环境的改善需要依靠收入水平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资源效率提高、投入构成变化及生产技术进步,除收入水平外的其他几种因素受资源价格驱动。
造成雾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汽车尾气、城市建设、地形构造等等,但是,大量消耗能源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主要原因,这也引发了公众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和改善的呼声。西方国家成功的环境治理经验似乎向人们展示这样的推论:即快速增长发展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环境污染不可避免,环境问题可以通过经济快速增长来尽快超过对环境不利的发展阶段,抵达对环境有利的发展阶段。首先会加大整个经济运行的能源消耗量,其可行前提是有大量低廉的资源供给。(作者系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同样一个地方,今天可以是万里晴空,第二天就可能是漫天雾霾。
污染物排放出来后,要在大气里输送扩散,同时这些污染物还会发生多相化学反应,然后通过干湿清除返回到地面或水体。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通过学科间的交叉加强观测,充分认识污染形成的机理和输送规律,据此建立更好的模型来描述大气化学过程、大气动力过程和大气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7年来,中国围绕申请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做了大量工作,在过去一年中工作更加密集。
在这点上,我们与环北极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成为正式观察员,首先政治意义比较大,标志着北极理事会承认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认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利益相关方。所以说,成为正式观察员,只能说明我们在北极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北极不是无主之地中国目前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周刊》: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中国下一步要做哪些事情?高风:我们在北极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有三个。
在关于北极的话题中,经济价值的热度在上升。2009年和2011年的部长级会议上,由于北极八国未能达成一致,接纳观察员的决定两度被推迟。
《中国经济周刊》:北极理事会如何开展工作,下设几个工作组?高风:北极理事会是关于北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最重要的区域政府间论坛。包括中国在内,申请成为正式观察员的一共有14个国家和组织。理事会也期待中国做出更多贡献。接纳观察员的决定两度被推迟中国从此享受最实质权利《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与原先作为临时观察员,在权利和义务上有哪些变化?高风:临时观察员,只是暂时让你参与北极事务,在受邀后才能参加北极理事会相关会议。
全球气候变化,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两极。北极理事会要求正式观察员做贡献,也主要是在参与工作组各项实质性工作方面。谈航道,亚洲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潜在的航道使用方,新加坡是重要的世界航运中心。中国是在2006年底提出申请的,2007年作为临时观察员参与理事会活动。
目前,北极理事会有6个工作组,分别是监测与评估计划工作组,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动植物保护工作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组,污染物行动计划工作组,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和处理工作组。虽说北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但是去北极开发,自然、政治、经济等条件是极其严酷的,成本会非常高。
即便有公海,那也不是无主地。目前,社会上关于北极的某些认识非常有问题。
北极事务涉及国内多个部门工作,宜统筹处理,各部门共同商讨制定开展北极工作的总体规划,下好北极一盘棋。北极经济开发,亚洲的新兴经济体都将是重要参与方。谈渔业资源,日本、韩国的远洋渔业都比较发达,中国的远洋渔业也在发展。担任了近7年临时观察员,这次升级正式观察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今后在北极事务中是否将拥有更大话语权?《中国经济周刊》就此独家专访了率团参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北极最大的经济价值,谈资源,亚洲是很大的油气买家。正式观察员在各工作组会议有发言权,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工作。
理事会近年来通过了两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分别关于海空搜救和海上油污预防。7年来,北极理事会一直未就接纳正式观察员做出决定。
北极不存在无主地,领土都有主权归属。《中国经济周刊》: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中国有怎样的计划?高风:北极经济开发将对北极独特的政治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新的挑战,需要北极地区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确保北极可持续开发,均衡考虑经济、环境因素。
中国目前尚未开展关于北极开发的系统研究。所以,北极理事会接纳这些亚洲国家,我认为是一个完全正确、合乎逻辑的决定。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申请成为正式观察员已有7年之久,为什么耗时这么长?高风:事实上,接受观察员要在北极理事会两年一度的部长级会议上做出,采取理事会成员协商一致原则。其次,成为正式观察员,中国有权参加北极理事会下设各个工作组的工作,这是最实质的权利。真正的表演,是在各工作组各项实质性工作上。北极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
正式观察员资格四年一考核开发北极成本高,一定要谨慎《中国经济周刊》:您提到,相比正式观察员这个名号,可以参加北极理事会下设各个工作组的工作才更重要,这怎样解释?高风:争取正式观察员地位,实际上是一个外交行动,是给我们开展其他工作搭建一个舞台。中国认为未来北极开发应保护北极环境,尊重土著人利益和关切,实现北极可持续发展,具体开发活动应遵守相关北极国家国内法及有关国际协议。
比如,关于北极的法律地位,说它是无主地。《中国经济周刊》:由北极八国主导的北极理事会,为什么会吸纳中国等6个正式观察员?高风:新任正式观察员中,除了意大利,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是亚洲重要的经济体。
此次会议通过的《基律纳宣言》确认北极理事会未来的工作计划,包括成立经济任务组(economictaskforce)和环北极企业论坛(任务组是临时性质的,任务完成后即告撤销)。进入北极,一定要谨慎。
我们要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保护好北极。中国在北极可以做的工作非常多。说它是无主地,似乎谁占了就是谁的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旨在呼吁政府、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减少食物浪费与损失,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与世界环境日主题不谋而合的是,中国今年也大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全球粮食生产占据了25%的可居住土地,70%的水资源消耗,30%的温室气体排放和80%的森林资源砍伐。
因此,对食物的不合理需求和浪费,是对有限资源的无序消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把节约的概念贯穿在细节中。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相比之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人均浪费6至11千克。